学制调整是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。日前多所高校发布2025年本科专业调整公示,拟缩短部分专业的修业年限。
重庆城市科技学院:拟将“建筑学”、“城乡规划”两个专业修业年限从五年调整至四年。
此外,教育部今年4月公示的2024年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为,全国共有67个本科专业学制缩短1年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缩短学制的专业集中在建筑类。
政策导向:教育部近年来推动部分专业优化学制,鼓励高校提高培养效率。建筑学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,适当压缩理论学时、强化实践环节,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。
行业需求:建筑规划设计市场更看重实践能力而非学制长短。多数地方中小型设计院、地产公司更倾向招聘能快速适应项目当地毕业生,四年制通过强化实习(如“3+1”模式,最后一年企业实习)可更好匹配需求。
招生就业:结合近年招生数据和行业人才需求调研,4年制培养模式可使人才输出与行业用人周期更匹配,预计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将逐步提升,有利于增强专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。
市场需求有变,无疑是建筑学类专业调整修业年限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受近年来地产行业低迷等多种因素影响,传统土建类专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局。面对就业的竞争压力,缩短学制、提前毕业成了一种应对策略。
“如果早毕业、早就业,就能尽早积累项目实战经验。”某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建筑工程行业需要靠项目积累经验,过长学制反而不利于专业人才教育培训。早日进入职场,意味着能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,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抢得先机。
“如果本科学五年、硕士学三年,用八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后就业,对学生而言,时间成本过高。”某高校建筑学院副院长认为,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制缩短为四年,有效缩短了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时间成本,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、提高升学积极性。
如今提起建筑学专业,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就业难、压力大,但其实这一专业曾风光无限。十余年前,伴随《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的正式发布,建筑学专业多项就业核心指标数据位列本科主要专业第一,摘得“断层第一”的王牌专业桂冠。
时年,建筑学专业就业率为98.3%,高于本科平均(91.8%)6.5个百分点;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757元,高于本科平均(3560元)1197元;就业满意度为76%,高于本科平均(58%)18个百分点;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到了99%,几乎所有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反馈从事的工作都与专业相关。多项就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建筑学专业就业优势显著,风光一时无两。
然而,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泡沫的消失、建筑设计院的神话被打破,以建筑学为代表的建筑类专业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。2025年,建筑学专业彻底从《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(就业蓝皮书)各核心就业指标TOP榜单消失,难觅踪迹。
就业蓝皮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届建筑类本科生月收入为5800元,低于全国中等水准(6199元)。同时该专业类还入选了月收入增长最慢的前十位专业类。
2019届建筑类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月收入为11535元,高于全国中等水准(10619元),但该群体的就业满意度(65%)远低于全国中等水准(81%)。就业风光不再,专业吸引力也大打折扣。
在2024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上,有专家称“2024年全国建筑类专业招生下降6.1%”。该数据从何而来无从考证,但着实再一次引起社会对建筑学专业招生现状的关注和讨论。
据媒体报道,高考志愿填报阶段,许多考生都刻意避开了建筑学专业,导致许多顶尖高校都招录不满,录取分数线暴跌。
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顶尖高校频频出手,大刀阔斧开始对建筑学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来优化调整。
这场学制改革不仅是时长的压缩,更是高等教育回应产业变革的系统性工程。从“五年制”到“四年制”的转变,既折射出传统工科专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突围路径,也为高等教育如何平衡学术深度与社会需求提供了实践样本。未来,随着“三大工程”(保障性住房、城中村改造、平急两用设施)的推进,建筑学类专业或将在城市更新、绿色建筑等新领域重获生机,而学制改革正是这一转型的起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...